在通山的紅白宴席上,扣肉算是一道獨(dú)特的主菜。香氣撲鼻,松軟可口,油而不膩的扣肉,很能激發(fā)人的食欲,對于肉食主義者來說,扣肉也總能讓人欲罷不能。
12日,通山鄉(xiāng)下有親戚在辦喜宴,我和家人回了趟老家,也吃到了一回通山傳統(tǒng)宴席。
宴席時,扣肉是必修課,且扣肉上桌時,也是放炮敬酒的時候,也就是說在整個宴席的出菜中是掀起高潮的時候。
只見傳菜的小哥邁著輕快的腳步,將一盤盤冒著熱氣的菜肴端到桌邊,再由靠近傳菜口的客人自行端上桌。眼看著香噴噴的扣肉進(jìn)入視線,大家再無之前那般拘束,開始紛紛動筷,進(jìn)入用餐狀態(tài)。
嫩滑的扣肉,入口即化,彈性十足的肉皮,吱吱冒油的肥肉,香甜可口的瘦肉,一口就能品嘗到三種感覺。
我一邊津津有味的品嘗著,一邊聽鄉(xiāng)音緩緩講述。一位喜歡講故事的長輩跟大家講起了扣肉的故事:通山扣肉源于冬嬌婆。古時,富貴人家里辦紅白喜事,都要請冬嬌婆來掌廚,作為扣肉的正宗,冬嬌婆的出場費(fèi)很高,即要單獨(dú)封禮,她的封禮又要高出其他人。時至今日,冬嬌婆雖早已長眠于地下,但她的扣肉仍然在通山飄香,手藝也被一代一代傳了下來。
扣肉的精良完全在它的選材和制作上,通山的廚娘們也大多能從所見所聞中提煉出精髓,做出七八分像的扣肉。
制作方法大概為:取豬的前腳夾縫精肉若干,冷水放入大鍋內(nèi),煮到六七成熟后,撈起切成塊狀,將八角、桂皮水、五香、醬油、豆豉等佐料放入火鍋里拌勻后,裝入先墊有一塊大肉皮(也可是一塊較薄的精肉)的大碗上,肉與肉之間要留少許空隙,好讓蒸汽進(jìn)入,然后又蓋上一大塊肉皮,再反扣上一只更大的海碗,放到大飯甑上蒸較長的時間,又反扣到上面的那只碗上,再蒸上一段時間,出鍋上桌。
這種反復(fù)的蒸,能使肉脫脂,做出來的扣肉也才爽口不膩,又軟又嫩,肉皮筷子一劃就破。改良后的通山扣肉,也多會講究葷素搭配,下面多扣有干菜墊底,搭配出鮮香無比,油而不膩的滋味。 (記者 朱亞平)
編輯:Administrator
上一篇:
下一篇:
冬筍酸菜炒臘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