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文物報》2007年12月5日第8版刊載一篇《沈尹默先生的書法作品》,此文有頭版的導讀,就及早注意到了。因為一直喜愛沈尹默的書法,當然一睹為快。初看很爽,通篇贊美之詞,甚合我意。讀到“草書詩軸(圖3),縱130厘米,橫34厘米,紙本。此軸寫于1942年,上書古人七言詩一首:‘春江竊竊本無地,飛帆浩浩窮天際。朝出吳川夕云溪,回首為林鳴岸齊。枕師高認自嘯影……’”,覺得這詩說不出的別扭,意思讀不通,詩意的美感一點兒也沒有。用放大鏡看(圖3)的照片,字太小,但還是能認出一些字來,第一句明顯是“春江窈窈來無地”,第五句是“柁師高臥自嘯歌”?!拌蕖弊植惶R姡恰岸妗钡漠愺w字,舵師就是船老大,很清楚的?!罢韼煛笔鞘裁矗靠峙聸]人知道。通篇看下去,一些字不能確認,尤其是詩題,始終讀不出來。查檢一番,原來是王安石詩《如歸亭順風》,全詩為:
春江窈窈來無地,飛帆浩浩窮天際。
朝出吳川夕霅溪,回首喬林吹岸齊。
柁師高臥自嘯歌,戲彼挽舟行復止。
人生萬事反衍多,道路后先能幾何。
詩讀通了,再看那幅書法,真是“水光瀲滟晴方好,山色空濛雨亦奇”,怎么看怎么好,越看越舒服。
回頭看了一下(圖2),此幅是行楷,字也大一點,都能認清,是五言詩??次恼?,卻是:“行書劍門詩軸(圖2),縱80厘米,橫42厘米,紙本。此幅于1945年寫于重慶,所書為杜甫的七律《劍門》詩作?!蔽野汛嗽姵浻谙拢?/p>
惟天有設險,劍門天下壯。
連山抱西南,石角共北向。
兩崖崇墉倚,刻畫城郭狀。
一夫怒臨關,百萬未可傍。
珠玉走中原,岷峨氣悽愴。
三皇五帝前,雞犬莫相放。
后王尚柔遠,職貢道已喪。
至今英雄人,高視見霸王。
并吞與割據(jù),極力不相讓。
吾將罪真宰,意欲鏟疊嶂。
恐此復偶然,臨風默惆悵。
這詩怎么能讀作七律?七律七言八句,共56字。此詩22句,全詩110字。若算作兩首七律,卻少兩個字。再說,按七律讀,“惟天有設險劍門,天下壯連山抱西……”,這是什么詩句?
老杜的詩吞吐千古,心雄萬夫,配上沈尹默遒逸勁健的字,可謂雙劍合璧,二美比肩,字與詩相得益彰。詩軸的價值端在于此。讀為七言,無韻無律,詩意蕩然無存,沈尹默的字亦失卻不少神采。
隨即把(圖1)和(圖4)都看了一遍,發(fā)現(xiàn)文章對(圖4)的解說也錯了。且看:“行書詩軸(圖4),縱47厘米,橫25厘米,紙本。沈尹默是北大中文系的名教授,五四運動后,積極地提倡白話文和新詩,在青年中很有影響,他還出版過新詩專集,是五四時期著名的新詩詩人之一。此幅作品為抗戰(zhàn)勝利后在重慶所書,上書作者新詩一首,詩云:‘江邊終日水車鳴,我自平生愛此聲,風月一時都屬客,杖藜聊復寄詩情’。”
這詩根本不是新詩,而是舊體詩,七言絕句。詩押下平聲八庚韻,格律精嚴,平仄諧調(diào)。盡管沈尹默在五四時期很活躍,確實是新詩人,但這一首卻不是新詩。況且沈尹默的舊體詩詞也很著名,并不是僅寫新詩,從不寫舊體詩。因此,就此幅作品而言,所有關于新詩的說法,均屬贅語。
書法藝術(shù)是形式美,似乎與內(nèi)容關系不大,但不認識字而欣賞書藝,總有缺憾。有些古代流傳下來的名作,個別字不能確認,并不影響這些作品的價值,可不認識的字依然是白璧微瑕,只不過無法解決罷了。對于現(xiàn)代作品的欣賞,本來能夠避免出現(xiàn)這樣的問題,那我們?yōu)楹尾话褍?nèi)容和形式聯(lián)系起來一同欣賞呢?再說,書法與詩詞都是傳統(tǒng)文化的一個部分,二者本有著共同的產(chǎn)生土壤和生長環(huán)境,其美學基礎是相同的,詩詞的內(nèi)容會對書法家書寫時的心理狀態(tài)產(chǎn)生影響,也是書法家選擇表現(xiàn)方式的依據(jù)之一,把二者割裂開來,肯定不能得到完整的藝術(shù)享受。所以,欣賞書法時無視作品的內(nèi)容,這種欣賞方式是不可取的。
編輯:Administrator
上一篇:
風格獨特的通山剪紙
下一篇:
高鳳翰左手《牡丹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