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玫昆侖
報載,“女兒嫌我沒氣質,都不讓我送她去學校!”昨日,40歲的田菊(化名)來到漢口輕軌友誼路附近一家美容醫(yī)院,打算通過美容,換取女兒的尊敬。據(jù)悉,13歲的女兒不讓媽媽去學校接她,也很少帶同學回家玩。這是因為“別人的媽媽都蠻年輕漂亮,可自己的媽媽卻……”田女士聽了,只好暗自落淚,不得不決定:用美容換取女兒的尊敬。(見2006年8月24日的《楚天都市報》)
可是,女兒,你哪里知道,父母雙雙都下崗了,不得已靠賣面窩為生,一天至晚,忙忙碌碌,哪里有精力,哪里有心思去打扮、去美容呢?每天三四點鐘就起床,養(yǎng)家糊口,哪里有多余錢去長期打扮、美容呢?只要你這么想一想,你還會去責怪母親嗎?即使有時間有金錢去打扮、美容,有時由于天生注定的原因也“美”不起來,你還能責怪母親嗎?還要逼母整容呢?試想想,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子女?哪個母親不想打扮得漂漂亮亮地為子女“撐面子”呢?
當然,發(fā)生了“逼母整容”這種事情,我們不能過分地責怪女兒。如果校園里不掀起攀比歪風,如果社會上不追趕時髦,有誰去為了“面子”而“逼母整容”呢?如果學校里多一些感恩教育,如果社會上多一些孝道教育,學生們會如此苛求母親,嫌母丑家窮嗎?正由于該做的沒有去做,或者做的不做到位,才誤導了一些學生。難怪有的學生剛一踏進初中,就嫌母丑了;特別是一些大學生更是嫌母丑家貧了:“我怎么有這樣的母親?我為什么會生在這樣的家庭里?”就感到低人一等,無法與別人相比。于是,孩子長大了,考上大學了,有文化了,卻沒了愛心,沒了孝心,以至于有的父母已分不清誰是誰的兒子了。例如有個大學生一年給父母只寫三封信,加起來比一份電報長不了多少,主題只有一個:要錢,要錢揮霍浪費??墒?,這樣的子女有誰能體諒一下辛酸的父母呢?有誰能體味到父母恨鐵不成鋼的悲哀呢?
兒不嫌棄母丑,狗不嫌棄家窮。既然她是你的母親,養(yǎng)育了你,愛她,尊重她,孝敬她,是你的責任與義務。即使你的母親長得丑,也多半是面容上的丑,而面容上的丑美是無法選擇的,只要心靈上不丑才是最重要的。面容上的美丑并不能說你的母親就比別人的母親差,在你的眼里也沒什么大不了的。何況,母親,是生你養(yǎng)你的那個獨特的女性,你從她的身體里來到這個世界,吃的喝的都是她的,世界上只有這樣一個女性屬于你,你不愛她還去愛誰呢?所以,為人子女,要始終用赤子之心去孝敬父母,去報答父母的養(yǎng)育之恩。怎么能嫌母丑呢?諸位人子,多體涼一下父母吧,別再讓父母為了自己的“面子”去“整容”了!
(《南鄂晚報》2006年9月5日第六七連版)
編輯:Administrator
上一篇:
市實驗寄宿小學暑期夏令營活動側記
下一篇:
我哭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