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免费二区三区,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,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毛片,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

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(yī) 招聘 數(shù)字報 新媒體 返回
首頁 >> 專題報道 >> 2025專題 >> 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 >> 正文

九嶺長歌八十載 精神豐碑永屹立 ——鐫刻在通城大地上永不褪色的抗戰(zhàn)史詩

來源:咸寧網 時間:2025-08-29 15:53

●記者 袁立新 杜培清●通訊員 羅偉民

八十年前,無數(shù)中華兒女用血肉之軀換來了山河無恙,那段用血與火熔鑄的崢嶸歲月,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,刻下了不可磨滅的篇章,在鄂南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,都鐫刻著抗日救國的不屈印記。其中,通城九嶺這片紅色熱土的抗戰(zhàn)史詩,更是為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8月20日,記者隨通城縣黨史專家李斌重走九嶺防線遺址,重溫80多年前發(fā)生在這片紅色熱土上軍民同仇敵愾抵御外來侵略者的場景,緬懷那些在國家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,用鮮血捍衛(wèi)國家尊嚴,用生命換來今日和平的抗戰(zhàn)英烈。

兩陷之殤 通城軍民依山就勢血戰(zhàn)日寇

通城地處鄂東南邊緣,幕阜山脈的黃袍山、黃龍山系、藥姑山系蜿蜒環(huán)列縣東、南、西三面,分別界鄰江西修水與湖南平江、岳陽、臨湘。這里山勢復雜,雄關險隘,是由鄂入贛、入湘的咽喉要道,歷來為軍事防御要地。

1938年11月9日,日寇占領通城,在縣城內設立憲兵隊和維持會等漢奸隊伍,強征民夫修筑碉堡工事?!锻ǔ强箲?zhàn)史料》記載:縣城淪陷后,日寇以“只要土地,不要人民”為口號,用斷喉飲血、火燒油熬、集體掃射、互相活埋等各種慘無人道的酷刑殺害通城百姓。

2022年,李斌在老家通城雋水鎮(zhèn)東港村采訪了一位深受日軍之害的87歲的老人陳名貴。老人撩起衣襟,向他展示身上兩個槍眼傷疤:1939年,母親牽著哥哥,背著2歲的他在鄉(xiāng)村小路上走著,在山頭架著機槍的日軍忽然開槍,一梭子彈打死母親和哥哥,一發(fā)子彈從他軀干側穿而過,落下的殘疾讓他一輩子站不直、坐不下。

據(jù)1947年通城縣政府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:從1938年7月到1945年8月,日軍兩次占領通城,全城八百多棟房屋和拱北橋、回瀾寺等名勝古跡全部被毀,通城縣縣城人口從18萬人銳減到13萬人,其中南區(qū)兩地——十里市和石板鋪只留下一個地名。

“那邊是錦山,旁邊是鐵柱山,這邊是鼓鳴山、寒婆山、黃鶴樓、廟峰尖、楊臺尖……”李斌指著遠處連綿的山巒對記者說:“抗戰(zhàn)的時候,通城處處是戰(zhàn)場,山山有血戰(zhàn),每個山頭的土地都曾被抗日烈士的鮮血染紅。”

李斌告訴記者,上個世紀六、七十年代,他跟著長輩到錫山附近的山上打柴,經常撿到子彈殼、炮彈殼、鐵帽子(鋼盔)、軍用水壺、迫擊炮等,不時看到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白骨。長輩們就給李斌講,錫山原本也叫血山。

原來通城縣城陷落后,日軍除在縣城及近郊錫山、錦山一帶設防外,還在尖山、石南山、搖鼓山等險要山頭設據(jù)點,控制北港,磨橋等地和公路沿線,跟崇陽、臨湘的日軍相呼應。

1939年8月,國軍98師、134師同時奉命收復縣城,134師擔任左翼攻堆山、菖蒲港、錦山、大柱山、馬鞍山各據(jù)點,經過月余包圍,殲敵上千,抗戰(zhàn)將士傷亡巨大,錫山被鮮血染紅。1941年,縣長朱聲沛倡議改錫山為血山,以紀念用鮮血和生命攻克錫山的抗日陣亡將士……

隨著抗日民族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的建立,通城抗日游擊中隊在中共通城縣委領導下發(fā)動民眾,為抗日將士運送彈藥、搶救傷員、摸情報等,有力配合了正面戰(zhàn)場作戰(zhàn)。

從小聽著家鄉(xiāng)抗戰(zhàn)故事長大,一團團國仇家恨之火在李斌的靈魂深處強烈地燃燒著,把通城的抗戰(zhàn)故事傳承下去,早已融入了他的血脈。

英烈長眠 雞籠山的紀念與傳承

鄉(xiāng)村公路在通城腹地蜿蜒,車行至麥市鎮(zhèn)雞籠山西麓的井堂村。

踏入馬家垅山門,拾級而上,就來到了“雞籠山抗日陣亡烈士墓”紀念地,只見新修葺的烈士墳墓煥然一新,幾塊舊碑依次立在墳后。烈士紀念碑基座前,還有前來瞻仰的人們敬獻的水果、糖果……他們用最傳統(tǒng)的方式,表達對抗戰(zhàn)烈士的思念與敬意,讓抗戰(zhàn)烈士也嘗一嘗“勝利果實”的甜味。

雞籠山山頂上,當年被抗日將士當作掩體的自然奇觀“巨石長城”仍在,巖石上斑駁的彈痕與山頂縱橫的戰(zhàn)壕似乎還在訴說著當年戰(zhàn)役的慘烈。

井堂村村民龔長祥一段開場白把記者帶入了86年前那個悲壯的場景:1939年9月23日,一股日軍企圖走麥市過江西修水再攻克平江,進而奪取長沙。在經過麥市鎮(zhèn)雞籠山時,遭國軍140師837團3營9連(連長曾吉林)外加8連許俊陶排共160人的猛烈狙擊。日軍采取陸空聯(lián)合、步炮協(xié)同的戰(zhàn)術,反復猛攻,苦戰(zhàn)三晝夜,九連連長曾吉林不幸中彈犧牲,國軍整個陣地與日軍拼刺刀,拼到最后只剩8人。

龔長祥介紹,雞籠山戰(zhàn)斗結束后,村民配合軍隊打掃戰(zhàn)場,收殮烈士遺體,將100余名烈士就地合葬在雞籠山半山坡上,另外50多人合葬在馬家垅后面小山上。1940年,國軍第九戰(zhàn)區(qū)撥款在馬家垅修建了一座雞籠山抗日陣亡烈士墓,可惜后來被破壞,石欄桿、墓志和題詞不知所蹤。

日軍見攻克雞籠山非常困難,只得迂回苦竹嶺過江西。1939年9月26日,川軍20軍軍長楊漢域率133、134兩個師5000余名官兵,在與江西修水縣白嶺鎮(zhèn)榮春村交界的通城縣塘湖鎮(zhèn)石坪村苦竹嶺設伏,迎頭痛擊日軍。日軍飛機大炮輪番轟炸,抗日壯士不顧傷亡,輪番往山上沖鋒。激戰(zhàn)幾晝夜,斃敵1000余人,楊漢域后來在山腰上的天然花崗崖上親自題刻“大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九月蜀人楊漢域率精卒五千大破倭寇于此”。

80多年過去了,楊漢域在花崗崖上題刻的27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,當?shù)卮迕衩恳荒甓紩磉@里給摩崖石刻添彩。

2020年,李斌前往成都尋訪曾參加九嶺抗戰(zhàn)的幸存的川軍老兵,當年隨軍行動的楊漢域部下郭大樹師長的兒子郭家瑞只有13歲。他向李斌回憶起當年目睹苦竹嶺戰(zhàn)場情景:“日軍和我軍連著打了幾天幾夜,打到最后山上沒有了槍炮聲,沒有了拼刺刀的喊殺聲,只聽見像水牛一樣粗急的喘息聲。老百姓上山收殮時,看見抗戰(zhàn)將士有的掐著日軍脖子,有的咬著日軍耳朵,有的把手伸進日軍的喉嚨拼命抓……拼得太狠了,收尸時根本掰不開……”

烈士英雄應有所表功,愛國精神更不能忘。2024年春,由通城縣委統(tǒng)戰(zhàn)部牽頭,麥市鎮(zhèn)和井堂村籌集30萬元對烈士墓進行重修,建起了紀念碑和雞籠山戰(zhàn)斗簡介墻。由通城文史愛好者和民間組織通過多年不懈努力,從洗衣塘、菜園等地尋回的“氣沖霄漢”“壹壹垂丹青”“氣吞胡羯”3塊石碑也重新被立在烈士墓后。而今“雞籠山抗日陣亡烈士墓”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青年學生、黨員干部群眾來這里緬懷先烈。

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重修烈士墓是對英烈的尊重和緬懷。”井堂村黨支部書記葛先富表示:“80余年前有先烈英雄們在這里浴血奮戰(zhàn),雞籠山在我們心里不只是山,更是精神,更是信仰,我們要把雞籠山烈士的精神傳承下去。先輩們拼死守住的家園,我們一定要把它建設得更美好。”

心懷這份信念,今日的井堂村已成了遠近聞名的鄉(xiāng)村振興示范村,柏油路穿境而過,延伸到每一個村民小組。小村莊見空補綠、庭院見縫插花,一二三產業(yè)融合發(fā)展,全體村民共享家門口風景,還通過產業(yè)+旅游實現(xiàn)了增收致富。

九嶺鑄魂 永不屈服的精神豐碑

通城縣馬港鎮(zhèn)九嶺106國道象鼻嘴路段,老武(漢)長(沙)公路從對峙的兩山中穿過,公路一側,刻有“立馬九嶺”四個大字的石碑莊嚴矗立,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。

記者登上九嶺埂上,只見群峰環(huán)抱,寬闊的雋水穿田而過,窄急的老武(漢)長(沙)公路蜿蜒其間,在象鼻嘴忽然折返向上,與湖南平江縣上塔市一帶的高地相連。象鼻嘴與右側的寶蓋山、左側的九嶺埂上形成品字形,互成犄角,互相響應,呈“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”之勢。

“這里就是當年的九嶺抗日主要戰(zhàn)場,抗日將士在這里打響了長沙保衛(wèi)戰(zhàn)的第一槍,打退了日軍多次大型進攻,粉碎了日軍南下進攻企圖。”李斌介紹,1938年10月,武漢淪陷,日軍兵鋒直指湖南。東起南樓嶺,西至大云山、全長約百余公里的九嶺防線成為拱衛(wèi)湖南的鐵壁銅墻,主戰(zhàn)場九嶺更是中日雙方反復爭奪的戰(zhàn)略要地。

1941年1月6日,日軍4.5萬余人在九嶺兩翼形成包圍態(tài)勢,企圖一舉奪下九嶺。國軍新10師失守九嶺后,58軍副軍長魯?shù)涝绰市?1師在這里與日軍肉搏,激戰(zhàn)一晝夜,炮火紛飛,敵血沒踝,殲滅倭夷不下數(shù)千,成功收復九嶺失地。

為紀念九嶺戰(zhàn)役勝利,58軍在九嶺下石井建紀念亭,魯?shù)涝丛谑嫌H書“立馬九嶺”4字,碑后勒詩:“滇南健兒鎮(zhèn)此間,三捷長沙敵膽寒,立馬九嶺殲頑敵,屢教倭奴棄甲還……”

一幕幕九嶺阻擊戰(zhàn)場景,不只是悲壯故事的發(fā)生地,更是中國軍隊用4600多條生命鑄就的永恒豐碑:殲敵數(shù)千人,牽制了日軍第33師團向長沙增援,天岳幕阜山九嶺也因此被世界軍事史稱為“日本侵華不可逾越的懸崖”。

80年滄桑巨變,抗戰(zhàn)精神永存。近年來,通城縣政府和民間組織共同努力,修復抗戰(zhàn)遺址,重立“立馬九嶺”主副碑,抗戰(zhàn)后人及老兵先后前來憑吊。2017年6月,90多歲的四川籍抗戰(zhàn)老兵周祿生、陳家乾、蘇國章不遠千里輾轉來到九嶺憑吊戰(zhàn)死沙場的戰(zhàn)友,喊出了當年血戰(zhàn)九嶺時的悲壯口號:“打日本鬼子,我們不怕死!人在陣地在,人亡陣地亡!”現(xiàn)場聽聞者無不動容落淚。

這些年,李斌致力于通城抗戰(zhàn)史研究,他無數(shù)次踏訪九嶺防線戰(zhàn)爭遺址,并與同是通城文史專家的魏向黨一道,自費驅車數(shù)萬公里尋訪參加九嶺阻擊戰(zhàn)的20余位幸存老兵,通過民間調查、史料整理及新媒體傳播,還原80多年前發(fā)生在通城九嶺的真實抗戰(zhàn)史和歷史真相。

80多年前的九嶺防線如今已是滿山青綠,曾經的抗日戰(zhàn)場故地已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活力。

“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 80周年,銘記歷史是為珍愛和平、開創(chuàng)未來,我們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(zhàn)精神就是要讓抗戰(zhàn)精神世代傳承下去。”李斌說。



編輯:但堂丹

上一篇: 通城九嶺:抗日將士在此打響長沙保衛(wèi)戰(zhàn)第一槍
下一篇: 保持戰(zhàn)略定力 堅定必勝信念——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的時代啟示之三

相關新聞

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  ① 凡本網注明"來源:咸寧網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咸寧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咸寧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 ?、?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咸寧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  ③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
新媒體

  • 打好組合拳,跑出加速度!?咸寧工業(yè)經濟奮戰(zhàn)開
    打好組合拳,跑出加速度!?咸寧工業(yè)經濟奮戰(zhàn)開門紅
  • 喜訊!咸寧多了一個“中國天然氧吧”
    喜訊!咸寧多了一個“中國天然氧吧”
  • 投資26億元!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
    投資26億元!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
  •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(xiāng)村
  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(xiāng)村
  • 省級名單揭曉,咸寧這戶家庭上榜!
    省級名單揭曉,咸寧這戶家庭上榜!
丘北县| 广汉市| 金堂县| 仁怀市| 霞浦县| 民勤县| 广东省| 定襄县| 百色市| 永吉县| 新乡市| 沾益县| 西和县| 大名县| 宝清县| 文成县| 繁昌县| 三门峡市| 棋牌| 盐山县| 法库县| 虹口区| 营口市| 吴江市| 灌云县| 宜兰县| 商南县| 永仁县| 龙里县| 什邡市| 长宁区| 柳林县| 伊通| 达孜县| 新竹市| 永寿县| 惠来县| 景德镇市| 萍乡市| 大宁县| 郸城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