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陽臘肉是熏制的臘肉。將剛宰殺的豬肉,按五斤左右長條形切好,趁熱均勻抹上鹽。在陶缸中密封10天左右后取出,懸掛于灶臺或火塘煙量較大的地方。這是順帶熏制法,還有專門燒煙熏制法。以油茶殼、花生殼、谷殼、橘子皮、鋸末屑作燃料,暗火明煙熏制。
臘肉洗凈后外表為金黃色,切開后精肉為深紅色,肥肉呈黃白色。臘豬頭肉的橫截面活脫脫就是一朵紅玫瑰,吃起來更是不油不筋不膩。
崇陽臘肉就是清蒸也十分誘人,肥肉部分晶瑩透亮,瘦肉部分呈玫瑰紅,看著都叫人直咽口水。臘豬蹄燉綠豆湯,豬蹄只香不膩,只肥嘴不肥身,就是最愛美的少女也會心安理得地吃上一坨或兩坨。
民國要人王世杰,只在故鄉(xiāng)崇陽生活了12年,但他一輩子都不曾離開過家鄉(xiāng)美食——臘肉。他的夫人肖德華,是大家閨秀,和王世杰結(jié)婚后,就學(xué)會制作崇陽風(fēng)味的臘肉了。試想,王夫人薰制臘肉只好在院子里起臺子燒煙子,在南京或臺北的官邸旁,那一縷薰制臘肉的青煙,是怎樣的一種風(fēng)景?
讓我深感神奇的是,崇陽的美食似乎都跟鄉(xiāng)愁有關(guān),比如崇陽小麻花。央視“北緯30°·中國行”《遠(yuǎn)方的家》節(jié)目播了一期《崇陽:百年美食小麻花》。采訪了麻花一條街中的楊姓麻花店。店老板從小就看爺爺炸麻花,說自己是聞著麻花的味道長大的。如今他的麻花別具一格,用老面發(fā)酵,和面時放入芝麻和山楂。脆而不硬,酥而不膩,吃得節(jié)目主持人都陶醉了。這樣的麻花店崇陽有100多家,家家都有自己的美味秘訣。
崇陽小麻花已然成為崇陽縣的支柱產(chǎn)業(yè),可謂小麻花搓出大產(chǎn)業(yè)。如今,在以“大麻花”聞名的天津,崇陽小麻花年銷售額達(dá)800萬元。在全國年銷售額超過800萬元的城市還有廣州、深圳、武漢、長沙、沈陽、杭州、南京、濟(jì)南、北京等。
去年臘月底,我們一行出差上海。在最靠近上海的那個高速公路服務(wù)區(qū)里,饑腸漉漉時,在琳瑯滿目的食品中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了崇陽小麻花,于是買一大包充饑。人在旅途,吃著崇陽的小麻花,倍感親切與溫暖。(李專)
編輯:Administrator
上一篇:
春筍炒臘肉
下一篇:
鄂南美食之通城篇--系統(tǒng)工程出美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