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書法之美賞析之三
來源:咸寧日報
時間:2009-02-19 10:33


甲骨文是訖今為止我國發(fā)現的最早、最完備的文字。產生于殷商時期,是古人迷信神靈、占命運、祭祀等的文字,刻于龜殼與獸骨之上,1899年在我國河南安陽發(fā)現。
指事、象形、形聲、會意是古人最重要的造字法,每個甲骨文都有其特定的人為意象。如“子”字(圖②)為嬰兒之形,上框表腦袋,因甲骨文是刀刻,難以畫圖,故以方代圓;左右兩筆是嬰兒的小手,或一上一下或雙手上舉表活潑之態(tài);嬰兒都在襁褓中,看不到雙腳,所以下半只一筆。
甲骨文用尖刀直接下刀刻成,故淺條兩頭尖、中間稍粗、深凹下去,線條瘦硬,勁挺,不拖泥帶水,有一種爽朗之感。我們今天的人用毛筆書寫在宣紙上,不僅線條瘦硬,勁健,而且追求宣紙上潤暢、氣韻生動的效果(圖①)。(盧方祥)
作者:liuhuafang
編輯:Administrator
上一篇:
組圖:春 花
下一篇:
大家氣象 君子之風
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?、?凡本網注明"來源:咸寧網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咸寧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咸寧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② 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咸寧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③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-
2025-03-27
-
2025-03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