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馮小燕
今年上半年,我很榮幸地成為了咸寧實驗寄宿小學的一名生活老師,雖然沒有站在講臺上,可我仍被學生們喊做“老師”。還記得剛到學校的時,我的心情是多么忐忑不安:“我能行嗎?我能把這些孩子們照顧好嗎?”但隨間時間慢慢地推移,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肯定答案。
也許有些人會認為生活老師只要會掃地,會洗衣服被子就行了。其實只知道這些是遠遠不夠的,與孩子們朝夕相處,除了照顧好他們的生活,更多的是承擔起了一個為人師的責任:教他們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學習習慣,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……我對老師的感悟,也是在與這些孩子們的點滴相處里變得越來越明晰了。
關于教師的定義,古今中外的學者已有不少的論述,唐代的韓愈說:“師者,傳道、授業(yè)、解惑也?!蔽艺J為這里的“道”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準則。我整天都與學生吃在一起,住在一起,所以絕不僅僅是把他們的生活照顧好就可以了的,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是通過我的一言一行來影響的。有了這個認識后,我在這種為人師的日子里越來越快樂了:寢室中,食堂里,操場上,我總是與孩子們形影不離,他們在生活上有問題告訴我,在學習上有困難也找我,我總是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他們解決問題。
作為老師,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,贏得他們對我的尊重和信賴呢?
首先,應該熱愛學生,愿意成為他們的朋友,耐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。善于傾聽就意味著平等與尊重,一個學生曾對我說:“老師,你能聽我說話,我們也會聽你說話的;你對我們好,我們會更喜歡你!”雖然孩子說的話是那么樸實,卻讓我深有感觸。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,需要我們像藝術創(chuàng)造者那樣,去精雕細琢,創(chuàng)造出精美的藝術品來。
其次,還要對學生做到言行一致,為人師表。老師就是學生的鏡子,學生如同老師的影子。在生活里,我始終堅持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孩子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。
最后,老師教育學生應該講究方法與技巧。每個孩子都是不相同的,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,我們要因材施教,讓每個學生在我們的教育下都能得到長足的發(fā)展。
這次教師節(jié)的時候,我收到了許多學生送來的玫瑰花,就是孩子們綻開的笑容。他們開開心心地生活,快快樂樂地成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。是他們讓我在初為人師的道路上,逐漸成熟。
編輯:Administrator
上一篇:
做孩子王真好
下一篇:
市實驗寄宿小學暑期夏令營活動側記